Tuesday, August 23, 2011

利志達

香港人,65年出生於九龍,82年進入漫畫工業,自己升自己做主筆,84年定下成為漫畫家的意向,決意幹點事來⋯
衛斯理(1984-87)
同門少年(1987)
香港新風景(第一短篇作品集)(1988)
天安門之火(1989)
第一短篇作品集 - 香港新風景 (1989)
第二短篇作品集 - 八開本 (1990)
黑俠 (1991)
一雙渴睡的眼晴(散文插圖) (1991)
刺秦(1993)
石神(1993)
鋼鐵頭(1993)
第三短篇作品集 - 眼劇場 (1993)
第四短篇作品集 - 第四陽台 (1994)
POSH! 少年隊(日本短篇作品集)(1995)
天妖記(1996)
飛人九(日本連載漫畫)(1996)
THE PLANET 1 (1997)
30 MINS +-(日本連載漫畫)(1997)
草莓妹 1(1998)
空降三岔擊(1999)
草莓妹 2(1999)
K(2000)
superbaby 1(2001)

Thursday, August 18, 2011

怪獸家長(Monster parents)

湊佳苗的《告白》 中,下村太太是「怪獸家長」。她抱怨單親媽媽擔任班主任、逃避兒子犯罪的責任、不能接受現實(即使兒子親口承認罪行)。她過度的誇獎兒子,卻令兒子難受。她無法對任何人傾訴,只好自欺,終自作自受。

2010年3月,法新社報道「怪獸家長」是指過份無理要求越來越多的家長們,如:要求日托中心為家長提供早餐、學校提供洗衣和剪指甲服務、要老師來接學生。

教育評論家尾木直樹(Naoki Ogi),「怪獸家長」表示背後的問題在於2000年初期,日本教育界引進了商業原則。

Thursday, August 11, 2011

高峰經驗(Peak Experience)

1964年,人本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發現,在他訪問兩千多位所謂「自我實現」的人,他們幾乎都有「高峰經驗」(Peak Experience)。
高峰經驗打開人的心靈視野,造成人格狀態、價值觀及行為的蛻變,改變對自己、世界、環境的認知,邁向不同的生活境地(Peak experiences are transient moments of self-actualization)。

Wednesday, August 10, 2011

求道者

湊佳苗的《告白》 中,下村直樹對他人深度的不信任和懷疑,視別人的動機為有惡意的。他不信任老師和同學,懷疑自己被監視與逼害。最後,他誤殺自己最愛的媽媽(你不欲感染父母而自我封閉)。

妄想型人格障礙(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Tuesday, August 09, 2011

管教技巧(Parenting skills)

瓊斯瑪(ARTHUR E. Jongsma)

1虐待式養育(Abusive Parenting)
2注意缺陷/多動障礙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3注意力尋求行為(Attention-Seeking Behavior )
4組闔家庭(Blended Family)
5與情感聯結/依戀相關的話題(Bonding/Attachment Issues)
6就業準備(Career Preparation)
7品格發展(Character Development)
8殘疾兒童(Children with Physical Challenges)
9依賴性強的兒童/過度保護的家長(Dependent Children/Overprotective Parent)
10品行障礙/犯罪行為(Conduct Disorder/Delinquent Behavior)
11抑鬱症(Depression)
12離婚/父母分居(Divorce/Separation)
13飲食障礙(Eating Disorder)
14天才兒童(Gifted/Talented)
15祖父母的養育策略(Grandparenting Strategies)
16悲痛/痛苦(Grief/Loss)
17叛逆症 (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ODD)
18同伴關係/影響(Peer Relationships/Influences)
19創傷後應激障礙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20與貧困相關的話題(Poverty-Related Issues)
21產前的養育準備(Prenatal Parenting Preparation)
22學校適應困難(School Adjustment Difficulties)
23性責任(Sexual Responsibility)
24兄弟/姐妹衝突(Sibling Rivalry)
25單親養育(Single Parenting) )
26婚姻角色及婚姻關係衝突(Spousal Role and Relationship Conflict)
27學前兒童(0-6歲)的養育策略(Strategies for Preschoolers -Age Birth to Six)
28小學兒童(7-12歲)的養育策略Strategies for Children -Age 7 to 12)
29青少年(13-18歲)的養育策略(Strategies for Teenagers - Age 13 to 18)
30物質濫用(Substance Abuse)
31自殺預防(Suicide Prevention)

Sunday, August 07, 2011

信奉者

湊佳苗的《告白》 中,森口悠子的學生渡邊修哉因「戀母情意結」(Oedipus Complex)而殺人,為了得到母親的愛而不惜一切。渡邊修哉的同學北原美月因罵他「戀母狂」而遭殺害。

「戀母情意結」在性蕾期(Phallic stage),即3至6歲出現。渡邊修哉的心理發展因「戀母情意結」而產生固態(Fixation) ,造成心理的問題。

1913年,佛洛伊德的《圖騰與禁忌》(Totem and Taboo)提出男孩在性蕾期的性慾望對象是其母親,總想佔據父親的位置,與自己的父親爭奪母親。為討好母親,男孩會模仿父親。戀母情意結的出現是為了建立更完美和成熟的心理,如果沒有了這一層面之愛,嬰孩的心理發展便會產生固態,建立不到健康的心理。

Saturday, August 06, 2011

《聖職者》

2007年湊佳苗以《聖職者》獲得 29回小說推理新人賞。

1聖職者
森口悠子

2殉教者
北原美月

3慈愛者
下村優子

4求道者
下村直樹

5信奉者
渡邊修哉

6傳道者
森口悠子

Thursday, August 04, 2011

艾瑞克‧林德曼(Erich Lindemann)

悲傷期(Three steps of grief)
1接納哀慟是痛苦的(Accepting the loss as a definite fact)
2適應那已無死者存在的環境(Adjusting to life without the deceased)
3把過去投入在死者的情感轉移到新的其他關係(Forming new relationships in the world)

Wednesday, August 03, 2011

妄想型人格障礙(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人格疾患 (Personality disorders)

對他人深度的不信任和懷疑,視別人的動機為有惡意的,從剛成年時開始,在其他多種環境下都有體現,擁有以下四種(以上)癥狀:
1.沒有根據的懷疑別人在傷害或欺騙他(她)
2.無理由的擔心其朋友或共事者的忠誠和可信度
3.不願意對任何人傾訴,莫名的害怕別人會用這種信任反過來對其造成傷害
4.在別人善意的舉動或言語中感覺到威脅
5.對別人的辱罵,傷害或怠慢等長期心懷怨恨
6.察覺出對其他人看不出來的對他(她)的名譽的攻擊,並迅速行動和反擊
7.不斷無理由地懷疑其配偶或性伴侶有不軌行為

Monday, August 01, 2011

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

巴菲特擁有龐大的財富,卻以生活儉樸著稱。

金句:如何以在全球擁有十所房屋改善生活?(How would I improve my life by having 10 houses around the glo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