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30, 2017

帕斯卡的賭注(Pascal's Wager)

布萊茲‧帕斯卡(Blaise Pascal)在《思想錄》(法語:Pensées)提出帕斯卡的賭注。
上帝可能確實存在:
1信者
a上帝存在
無限收益
b上帝不存在
損失享受
2不信者
a上帝存在
無限損失
b上帝不存在
享受

Monday, November 27, 2017

威廉·莫爾頓·馬斯頓(William Moulton Marston)

193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莫爾頓·馬斯頓(1893年5月9日–1947年5月2日)是收縮壓測試的首創者,致力推動測謊機在法庭等領域的應用。
1938年,他出版了《測謊機測試》(The Lie Detector Test)一書,闡述測謊機原理和應用。
馬斯頓創作(受其妻子啟發)的漫畫角色神奇女俠,其擁有的武器是誠實套索(Lasso of Truth)。

Marston, William M.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Changes in Decep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2:117-163.

Friday, November 24, 2017

保持好奇的7種方法

1保持傻勁(Stay foolish)
2建立資料庫(Build the database)
3當隻刺狐狸(Forage like a foxhog)
4提出大哉問(Ask the big why)
5學習思察家(Be a thinkerer)
6多見多怪(Question your teaspoons)
7把謎題變成玄秘(Turn puzzles into mysteries)

重拾好奇心--讓你不會被機器取代的關鍵( Curious—The Desire To Know and Why Your Future Depends on It)
伊恩‧萊斯里(Ian Leslie)

Monday, November 20, 2017

享樂適應(hedonic treadmill)

2000年,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提出享樂適應,指當環境的改變給人帶來快樂時,人們通常會很快習慣環境的改變,恢復到平常的快樂程度。

Kahneman, Daniel (2000). "Experienced utility and objective happiness: a moment-based approach"

Friday, November 17, 2017

消費組合

1.「固定」+「需求」型支出,例如:「你買了車,而你每年都必須為了這台車支出一筆保養費,還有你每個月的油錢、停車費……等。」

2.「可變」+「需求」型支出,例如:「你突然生了一場大病,所以你必須花一大筆費用在醫療上頭。」

3.「固定」+「欲望」型支出,例如:「你習慣每天都去星巴克喝杯拿鐵,需要花上一百多塊錢。」

4.「可變」+「欲望」型支出,例如:「你在出國旅遊時的衝動消費。」

Monday, November 13, 2017

消費模式

喬治亞大學麥特·葛倫(Matt J. Goren)博士將人們的消費模式分成了四種類型
1固定型支出(fixed expenses)
2可變型支出(variable expenses)
3欲望型支出(wants expenses)
4需求型支出(needs expenses)

Friday, November 10, 2017

幼年經驗失憶(infantile amnesia)

1910年,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幼年經驗失憶」。
原來,發育不完全的海馬體使我們喪失長期記憶的能力。

Freud, Sigmund (1910). "II". Three Contributions to the Sexual Theory. New York: Th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Publishing Company.

Monday, November 06, 2017

童年失憶症(childhood amnesia)

1893年,心理學家卡洛琳.麥爾斯(Caroline Miles)提出「童年失憶症」。
小孩子和嬰兒不能適當地理解或是辨別,他們沒有任何架構幫助他們了解哪些東西是他們應該試著記住的,哪些應該要忘記。


Miles, C. (1893). A study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6, 534- 558.

Friday, November 03, 2017

崔弗斯–威勒德假說(Trivers-Willard hypothesis)

在艱困時期,天擇有利於養育女兒,生活條件好時則有利於養育兒子。
這種失衡現象在一夫多妻的社會裡更為顯著,例如肯亞鄉下,一個男人可與多個妻子養育兒女。在這樣的社會中,男孩子長大後可能成為強壯、受歡迎、擁有許多妻小的男人,也可能一無所有。因此,家境富裕、有條件投資在兒子身上的父母,理當投資在兒子身上,因為這個賭注能讓他們有更多孫子。相反地,貧困的父母則不該大量投資在兒子身上,因為他們的後代一開始就處於社會經濟階層的底層,不大可能得到回報。對於這些家庭,養育女兒是比較安全的賭注,因為只要她們能活到成年,就可能產生後代。

Trivers, R. L.; Willard, D. E. (1973). "Natural selection of parental ability to vary the sex ratio of offspring". Science179 (4068): 90–92. 

Wednesday, November 01, 2017

神奇女俠(Wonder Woman)

亞馬遜(Amazon)天堂島黛安娜公主(Princess Diana of Themyscira)。
本名為黛安娜·普林斯(Diana Prince),源自羅馬神話中月亮與狩獵女神的名字。
首次登場於《群星漫畫》(All Star Comics) #8(1941年十月)。

武器:
恭順之鐲(Bracelets of Sub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