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30, 2012

棉花糖實驗(Marshmallow Experiment)

1972年,美國社會心理學華特.米謝爾(Walter Mischel)對92名史丹佛大學附近社區的三至五歲小朋友們,進行一系列為期十多年的追蹤研究。


米謝爾把小孩單獨留在房間,放了零食在小孩面前。然後他告訴小孩,他會離開,如果小孩想要小份量的零食,可以按鈴索取;如果小孩想要大份量的零食,要等待廿分鐘。

十多年後,米謝爾發現:「等待越久的小孩,長大後處理挫折的能力越好,專注心、表達力、邏輯力、計劃力等也越好,且其日後SAT(美國大學入學的學力測驗)的分數越高。」這就是被稱為「延後享樂」(Delay of gratification)的經典研究。

Friday, September 28, 2012

三層支援模式(The 3-Tier Support Model)

第一層 Tier-1
短暫輕微學習困難(transient or mild learning difficulties)
第二層Tier-2
持續學習困難(persistent learning difficulties)
第三層 Tier-3
嚴重學習困難(severe learning difficulties)

Monday, September 24, 2012

亨利‧泰弗爾(Henri Tajfel)

組間行為(Intergroup behaviour)


在1971年,社會學家亨利‧泰弗爾(Henri Tajfel) Tajfel, H., Turner, J. C. 設計了一場實驗,它顯示出只需要一點推力,人們就能輕易地將自己投入一個新創立的團體中。


這個實驗簡單明瞭:


受試者為十四及十五歲的男孩。他們被帶進一個實驗室中,看一些克利(Klee)及康定斯基(Kandinsky)的畫作,接著被告知他們從中選出的畫作將決定他們會加入兩組中哪一組。


當然,一切都只是設計好的騙局,目的只是要在這些受試者心中區分出「我們」及「他們」而已。實驗者不讓這兩群男孩們知道誰也在他們那一組裡,或是這樣分組的意義在哪裡以及他們加入這一組的好處及壞處是什麼。


在區分完成之後,這些男孩一次一個被帶進小房間中,然後要他們分配虛擬錢幣給這兩組中的成員。他們唯一知道的只有每位男孩的編號,以及隸屬的組別。


金錢的分配有著一套的規定,是設計用來瞭解這些男孩喜歡哪些人:是同一組的,或是另一組的。而這些規定在不同的試驗中會稍有不同,以便測試其他不同的理論。


結果呢?


從虛擬貨幣分配的情形得知,這些男孩的確證實了典型團體會員的行為標記:跟另一組相比,他們比較喜歡自己這一組。這種行為模式不斷地在許許多多的實驗中出現,而且你相信嗎?它也可以在其他更小型的實驗中複製出同樣的結果。


也就是說,給這些男孩一個他們不感興趣的主題,然後在短短三十秒內,他們必須做出一項不知有什麼結果的選擇。雖然連同組的人是誰都不知道,這些男孩仍舊以他們所認定的組員身份做出選擇,且其後的測試發現,若給予更少的資訊,這些受試者依舊會展現出他們對所屬組別的忠誠。


泰弗爾實驗的結果後來也不斷地被證實,從此可以得知人類天性中真實的一面,以及我們內心深處渴望與其他人產生連結的根本需要。這些結果讓我們得以窺視現代全球經濟難題的一角,也就是無法抗拒與他人產生連結的渴望,而且是不顧一切的想完成的渴望,沒有任何事情比這種渴望更能闡釋未來幾十年所會發生的事了。也就是這種來自內心深處的衝動,讓我們回到當初擺脫傳統束縛,迎向各項選擇和機會的時刻,那時歷史正朝向不可預知的方向滾動,而就算是最合理的前兆都變得一片混亂。


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最適合處於互信的小團體中。今日的科技,尤其是網路,讓我們不僅能夠溝通,還能讓我們依據遠古而來的衝動,形成新的社會架構類型。你到處都能見到人們用不同以往的方式彼此連絡、合作且彼此競爭,然而,我們在利用網路的同時,也摧毀著昔日代表同樣功能的東西,也就是各項機構(如圖書館、影片出租店、書店)、中間商(音樂公司、電影院)以及其他傳統(日報、晚報)。

Friday, September 21, 2012

社會認同理論(Social identity theory, SIT)

英國社會心理學家亨利泰弗爾(Henri Tajfel)

社會認同被定義為「個體之自我概念的一部分,這是由其對於自己所屬之社會組群的知識,以及對這種從屬關係的價值和情緒所產生的結」。

社會認同理論顯然是一種組間行為的理論,我們通常區分了人際間的行為和組間行為的不同(Tajfel & Turner,1986:8)。前者涉及個體之間以個體的特質為基礎的互動至於他們所屬的組群則和這些互動無關。正如並無嚴格的個人認同,所以也就沒有嚴格的人際互動行為。組間的行為的特性是說,人們之間的互動完全只是受到其於所屬組群中的地位所決定,完全和其可能的個人特質無關。所有的行為可以視為落人際行為和組際行為間之連續量的某一點上。

想要探討影響組間衝突眾多可能因素的個別效應,最好能在實驗室中產生一個「最小」(minimal)的組群:一個不含我們認為組成一個組群應有之特徵的小組,諸如真實的社會與經濟關係,組內成員的互動、組內的結構分割以產生不同的角色,組內成員的相互依存等,如果在實驗室中可以產生這樣的組群,邵麼各種「組群性」的特徵便可加以評價。

最小組群實驗的原來目的是想要檢視「組間的分類是否可以決定不同的組間行為」(泰弗爾等人,1971:153)。為達此目的,小組的成員都是單獨與匿名的,樣本是14-5歲英國在里斯特的公立學校的學生。

每一個受試者對於快速呈現於螢幕上的點,估其點的個數。然後可以將受試者分為「高估組」與「低估組」(隨機的分配),當第一個實驗者在大夥面前批改他們的答案卷時,另一個實驗者宣佈另一個實驗即將進行,並且這個實驗會有獎賞和處罰,而仍然維持已經存在的高、低估組群的分組。

受試者坐在一個小房間裡,填答一份小冊子中的「薪水矩陣」(payoff matrices),要將點數指派給兩個人,這兩個人有時來自相同的組群,有時來自不同的組群。

在實驗的尾聲,所有受試者對每一個人指派的點數被加總起來,而每一個人所能得到的錢和點數成正比,為了避免「圖利自己」,每一個人都不可分配點數給自己。

這個測驗卷共有18頁,每一頁各有一個「薪水矩陣」,每一個矩陣各有兩行的數字。我們有興趣的是當領受者來自不同組群時,會有什麼情形發生。

「組間差異」薪水矩陣的一個例子。

高估組第26個成員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低估組第17個成員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假設某人被告知他是一個「高估組」,當他面對矩陣時,他知道其中一個領受者也是高估者,因此他和此領受者為組內成員,而另一個領受者為低估者,所以是組外成員。他會如何決定分派怎樣的點數給他們呢﹖他可能選擇最大利益均的策略,因而選擇了19:25。他也可能選擇使二組的差距最大,因此選擇7:1。可建構不同的薪水矩陣以評估這些點數分配策略的強度。

在此原始的最小組群研究中的學生有什麼表現呢﹖對表5.1的矩陣來說,實被指派為高估者的受試者,其平均選擇為12:11。這有什麼意義呢﹖明顯的受試者並未選擇共享的取大利益均沾策略,也未嘗試極大化組內利益的策略,也不是完全公平的分配。他們似乎以一種介於公平策略與最大組內利益策略的方式,來解決衝突,因為他們選擇了一方面是最公平,另一方面又讓組內者得到的點數高於組外者

Tuesday, September 18, 2012

特別考試安排申請(Special examination arrangements)

1 肢體活動能力障礙
肢體活動能力有障礙的考生(例如:患大腦痳痺、肌肉營養不良、發展性協調障礙),須遞交醫生/專家(例如: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證明文件,列明考生的殘障情況及程度(即活動能力)。若考生申請延長作答時間,其醫生/專家證明文件亦須包括考生書寫能力的資料/評估。

2 視障
考生須遞交由眼科醫生或視光師簽發的醫生證明或驗眼報告。報告須包括以下資料:
  • 經矯正後的視敏度(Visual acuity)(V.A.)數據
  • 視野(Visual field)的數據

色盲或色弱的考生須遞交由眼科醫生/視光師/衞生署簽發的證明或驗眼報告,以便考評局在安排試卷方面為考生作特別考慮。試卷內如有顏色圖畫/相片,考生除可獲發普通版本的試卷外,亦會獲發一份試卷的黑白影印本。如試卷中涉及需要考生辨別顏色的題目,而相關題目並無顏色標示,閱卷員將按試題的評核目標及要求,對色盲/色弱考生的答案給予特別考慮及作適當的評核。

3 聽障
考生須遞交由耳鼻喉科醫生/聽力學家簽發的評估報告(包括聽力圖)及附件 1。假若考生同時有言語困難,其提交的附件 1,應包括由言語治療師填寫的評估資料。此外,該考生亦應遞交一份由言語治療師簽發的言語評核報告,以便考評局考慮其口試的特別安排。

考生如曾接受教育局的特殊教育服務,並取得由教育局聽力學家簽發的聽力報告及/或由教育局言語治療師簽發的言語評核報告。有關考生可獲豁免遞交附件 1。

4 語障
考生須遞交由言語治療師簽發的言語評核報告及附件 1 。如考生曾接受教育局的特殊教育服務,並取得由教育局言語治療師簽發的言語評核報告,有關考生可獲豁免遞交附件 1。
 
5 特殊學習障礙(學障)
學障是指嚴重的讀寫困難(即讀寫障礙)。考生須遞交下列文件:
 
(1)  一份由具備專業實務訓練的合資格教育心理學家/臨床心理學家填寫的評估報告(附件 2 )(考生及其家長亦須在評估報告上簽署)。
 
(2)  於考試前四年內撰寫的心理評估報告。報告須包括下列資
料:
 
(I)  心理學家透過與考生會面所得的資料
(a)  有關考生的教育背景資料
(b)  考生過往在學習詞彙上遇到的困難
(c)  家庭及學校過往在學習上給予的支援
(d)  除特殊學習障礙(讀寫障礙)外,其他可能影響考生學習讀寫的因素
 
(II)  評估結果及分析(宜使用為本地學生設計的標準化測驗作為評估工具)
(a)  智力:以往或現在的評估結果
(b)  讀寫能力,例如:
  • 詞彙閱讀:準確性及流暢性
  • 讀默:錯字模式及書寫速度
  • 閱讀理解
  • 寫作:組織能力及水平
(c)  與讀寫能力相關的認知能力,例如:
  • 快速命名
  • 字型結構
  • 詞素意識
  • 語音記憶

(III)  結論及建議
總結考生有否讀寫障礙、是否需要特別安排及就可行的特別考試安排作出建議
 
曾於高考/會考因學障而獲得特別考試安排的高考自修生,若所申請的特別考試安排與上述考試相同,申請時無須遞交心理學家的評估報告。

6 其他特殊需要
(1)  有自閉症、亞氏保加症、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與精神健康有關的疾病的考生
  • 由精神科醫生於考試前 3 年內簽發的診斷報告(只須列明診斷結果,詳細評估資料並非必須)
(2)  長期病患(例如糖尿病)
  • 由醫生/專家於考試前 3 年內簽發的診斷/評估報告
  • 醫生/專家建議的特別考試安排
(3)  考生若因其他特殊需要而要求特別考試安排,須遞交近期由醫生/專家簽發的診斷/評估報告,列明考生所需要的特別考試安排,供考評局參考。


Monday, September 17, 2012

羅伯特‧席爾迪尼(Robert B. Cialdini)

影響力原理

1. 互惠原理(Reciprocation)

互惠原理認為,人們應該盡量以類似的方式報答他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簡單地說,就是對他人的某種行為,我們以一種類似的行為加以回報。如果人家施恩於妳,妳就應該以恩情報之,而不能不理不採,更不能以怨報德。因此,施小恩以換取更大回報常為商人行銷手段。舉例:尼克森的水門案件。

2. 承諾和一致原理(Commitment and Consistency)

承諾和一致原理認為,一但作出了一個選擇或採取了某種立場。我們就會立刻受到來自內心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的言行與它保持一致。在這樣壓力下,我們會想方設法地以行動證明自己先前的決定是正確的。舉例:清潔或通用食品常舉辦有獎徵文比賽,儘管參賽者無需購買此產品。

3. 社會認同原理(Social Proof)

再判斷何者為正確時,我們會根據別人的意見行事,尤其是當我們在特定情形下,判斷某一行為是否正確時。如果看到別人在某種場合作某件事,我們就會斷定這麼做是有道理的。舉例:電視廣告會找品牌愛用者現身說法。

4. 喜好原理(Liking)

大多數人總是輕易地答應自己認識和喜歡的人提出的要求。不會有人對這感到訝異,但更令人吃驚的是,有些我們完全不認識的人卻想出上百種方法,利用這簡單的原理讓人們順從他們的要求。舉例:車展Model的功效。

5. 權威原理(Authority)

權威的社會地位會迫使就算能獨立思考的人,也會為了服從權威而作出錯誤的決定。舉例:儘管受過正規訓練的護理人員,也會毫不猶豫的執行醫生漏洞百出的指示。

6. 稀有性原理(Scarcity)

對於失去某種東西的恐懼,有時比獲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發行動力。舉例:拍賣會場競標。


Friday, September 14, 2012

可汗學院(Khan Academy)

可汗學院(Khan Academy)是由孟加拉裔美國人,麻省理工學院及哈佛大學商學院畢業生薩爾曼·可汗在2006年創立的一所非牟利教育機構。
機構以加快不同年紀學生的學習步伐為使命,通過網絡提供一系列免費教材。
現於Youtube載有超過3,300段教學影片,內容包括數學、歷史、醫療衞生及醫學、金融、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學、經濟學、宇宙學、有機化學、美國公民教育、美術史、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及電腦科學。

http://www.khanacademy.org/

Friday, September 07, 2012

肯 ‧ 羅賓森(Ken Robinson)

《讓天賦自由》(The Element)

教育扼殺創意

吉莉安才八歲,前途已經出現危機。她的功課一塌糊塗,起碼在學校老師的眼中是如此。她老是遲交作業,筆跡潦草,考試成績也差。不僅如此,她還經常影響課堂的進行,不是動來動去發出噪音,就是猛盯著窗外看,老師得被迫暫停教課,把吉莉安的注意力拉回來,但她卻又開始干擾身邊的小朋友。
吉莉安自己倒是一點也不在意,她早習慣被大人糾正,也絲毫不認為自己是問題兒童,但校方卻十分憂心。等到學校發函給家長的時候,事態才開始顯得嚴重。
學校認為吉莉安有某種學習障礙,也許比較適合轉往特殊教育學校。當時還是1930年代,若是現在,學校就會判斷吉莉安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讓她服用利他能(Ritalin)或其他治療過動症的藥物。但當時尚未得知過動症是一種疾病,沒有現成的治療方式,患者也不知道可以用藥。
吉莉安的父母收到學校信函,擔憂之際也立刻採取行動。媽媽幫吉莉安穿上漂亮衣服和鞋子,綁個馬尾辮子,然後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帶她去讓心理醫生診斷。
吉莉安後來告訴我,記憶中她被帶進一個橡木牆板的大房間,書架上排著皮革裝訂的書,站在大書桌旁邊的是一個身穿毛呢外套、相貌莊嚴的男子,他把吉莉安帶到房間另一端,請她坐在寬大的皮沙發上。吉莉安雙腳幾乎懸空,周遭環境讓她有些害怕,她擔心給人不好的印象,所以把雙手壓在身下坐著,免得自己亂動。
心理醫生走回書桌,大約花了二十分鐘詢問媽媽,了解吉莉安在學校的問題,以及學校認為她造成哪些困擾。醫生並非對著吉莉安發問,但一直都注意看著吉莉安,因此讓她感到極度不安與困惑。即便是當時幼小的心靈,也了解這個人對她的生命有重大的影響力。吉莉安知道「特殊教育」是什麼意思,可不想沾上任何一點邊,她真的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其他人似乎都認為她不對勁,聽著媽媽回答問題的方式,大概連媽媽都這麼想吧!
或許我真的有問題……吉莉安這樣想著。
等媽媽和醫生終於談完了,醫生從書桌邊起身走向沙發,坐在小女生身邊。
他說:「吉莉安,你剛才都很乖,謝謝你。不過你還得再乖乖待一會兒,現在我要跟你媽媽單獨講話,我們要出去幾分鐘,別擔心,我們很快就回來。」
吉莉安有些惶惑的點點頭,兩個大人便讓她獨自坐在那兒。醫生走出房間的時候,也傾身把書桌後面的收音機打開。
他們一走到外面的走廊,醫生就對吉莉安的媽媽說:「請在這裡站一會兒,觀察她做些什麼。」那兒有扇窗可以看進房間,但吉莉安看不到他們這一邊。幾乎就在同時,吉莉安已經起身,隨著音樂在房間四處遊走。兩個大人靜靜站著觀察了幾分鐘,小女生的優雅身段讓他們幾乎屏氣凝神。任何人都看得出來吉莉安的動作具有某種渾然天成,甚至可說是原始的成分,而她臉上那樣純然愉悅的神情也再明顯不過。
最後,醫生轉頭對媽媽說:「你知道了吧?林恩太太,吉莉安沒有病,她只是有跳舞的天分,帶她去上舞蹈課吧!」
我問吉莉安後來的發展如何,她說媽媽完全按照醫生的建議去做了,她告訴我:「我無法形容那有多棒,我走進那間教室,裡面滿滿都是跟我一樣的人、坐不住的人、必須舞動身體才能思考的人。」
她開始每周上舞蹈課,每天在家裡練舞。後來到倫敦的皇家芭蕾學校考試,獲得入學許可,之後進入皇家芭蕾舞團,晉升為獨舞者,巡迴世界各地表演。這個階段的生涯告一段落之後,她又成立自己的音樂劇院,製作一系列成功的音樂劇,在倫敦與紐約上演。最後,她結識了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合力創造了幾齣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劇,包含《貓》與《歌劇魅影》。
前途曾經充滿危機的小女孩吉莉安,最後成為享譽全球的吉莉安林恩(Gillian Lynne)。她是極負盛名的當代編舞家,曾為無數人帶來歡樂,也為自己累積財富。這都是因為某個人曾經看進了她的心靈深處,某個人曾經見過跟她一樣的孩子,並且懂得解讀其中的意義。如果換成其他人,或許會讓她吃藥,要求她不要亂動,但吉莉安根本不是問題兒童,也不需要轉到特殊教育學校。

Monday, September 03, 2012

預防勝於治療


2012年,洛杉磯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醫學教授和腫瘤學家大衛•阿古斯(David Agus)博士在《疾病的終結》(The End of Illness)提出預防疾病的10種方法。

預防疾病的10種方法:

1保持作息定時。

2常活動﹐避免久坐。

3丟掉各種維生素和補品。

4每年注射流感疫苗。

5過了40歲﹐和你的醫生談談服用抑制素和每天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

6穿著舒適的鞋。

7每年更新藥櫃的藥物清單。

8充分利用福利措施激勵健康生活。

9把醫生當作伙伴。

10記錄自己的醫療數據。

 

Saturday, September 01, 2012

歌舞伎症候群(Kabuki make-up syndrome)

歌舞伎症候群於1981年由Niikawa 和Kuroki 醫師首先提出,此病症是由於病患五官像日本歌舞伎而命名。歌舞伎為日本江戶時代的傳統舞蹈技術,因男扮女裝且重視舞台效果,故化妝濃豔,眉毛長而寬、睫毛長而明顯、下外側眼瞼外翻、較長的眼裂及低扁的鼻尖。由於此症病人的面孔非常類似日本傳統歌舞劇之臉譜,故以此命名。

此病症的致病原因不明,有醫學報告指出可能是因為內分泌造成的疾病,最近國外有研究發現可能是人體的第八對染色體(8p22-23.1)異常引起,但目前發展仍待醫學界確認。

臨床症狀

  • 生長遲滯
  • 發展遲緩:輕度至中度智能障礙
  • 臉部特徵
  1. 眼睛細長,下眼瞼外翻
  2. 弧型彎眉但外三分之一部份稀疏
  3. 斜視或眼顫
  4. 招風耳
  5. 合併唇顎裂症狀
  6. 牙齒排列異常
  • 神經系統
  1. 肌張力低下
  2. 餵食困難
  3. 癲癇
  4. 小頭症
  5. 視力異
  • 骨骼方面
  1. 小指短而內彎
  2. 胎兒型指墊
  3. 肋骨、脊椎或髖關節異常,如脊柱側彎等
  4. 關節鬆弛
  • 心臟方面
 50%有心臟方面的異常

  • 其他事項
  1. 泌尿系統異常
  2. 聽力缺損
  3. 易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