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創世紀
2出谷紀
3肋未紀
4戶籍紀
5 申命紀
Thursday, October 31, 2013
Monday, October 28, 2013
Friday, October 25, 2013
香港創意產業
11個界別
1廣告
2建築
3藝術、古董與工藝品
4設計
5電影與錄像
6數碼娛樂
7音樂
8表演藝術
9出版
10軟件與電子計算
11電視與電台
(香港創意產業基線研究, 2003)
2005年至2011年文化及創意產業的增加價值的平均每年升幅為9.4%,相對香港名義本地生產總值在同期5.5% 的平均每年升幅明顯較快。
文化及創意產業的增加價值相對於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亦相應地由2005年的3.8% 上升至2011年的4.7%。
2005年至2011年文化及創意產業的就業人數由2005年的171 990人增加至2011年的192 930人,平均每年升幅為1.9%,相比香港總就業人數在同期1.1% 的每年升幅亦較快。
文化及創意產業佔香港總就業人數的百分比,亦相應地由2005年的5.1% 上升至2011年的5.4%。
1廣告
2建築
3藝術、古董與工藝品
4設計
5電影與錄像
6數碼娛樂
7音樂
8表演藝術
9出版
10軟件與電子計算
11電視與電台
(香港創意產業基線研究, 2003)
2005年至2011年文化及創意產業的增加價值的平均每年升幅為9.4%,相對香港名義本地生產總值在同期5.5% 的平均每年升幅明顯較快。
文化及創意產業的增加價值相對於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亦相應地由2005年的3.8% 上升至2011年的4.7%。
2005年至2011年文化及創意產業的就業人數由2005年的171 990人增加至2011年的192 930人,平均每年升幅為1.9%,相比香港總就業人數在同期1.1% 的每年升幅亦較快。
文化及創意產業佔香港總就業人數的百分比,亦相應地由2005年的5.1% 上升至2011年的5.4%。
Monday, October 21, 2013
民長紀(Judges)
1敖特尼耳(Othniel)(3:7-11)
2厄胡得(Ehud)(3:12-30)
3沙默加爾(Shamgar)(3:31)
4德波辣與巴辣克(Deborah & Barak)(4:1-5:31)
5基德紅(Gideon)(6:1-8:35)
6阿彼默肋客稱王(9:1-57)
7托拉與雅依爾(Tola & Jair)(10:1-5)
8依弗大(Jephthah) (10:6-12:7)
9依貝贊、厄隆與阿貝冬(Ibzan,Elon & Abdon) (12:8-15)
10三松(Samson)(13:1-16:31)
2厄胡得(Ehud)(3:12-30)
3沙默加爾(Shamgar)(3:31)
4德波辣與巴辣克(Deborah & Barak)(4:1-5:31)
5基德紅(Gideon)(6:1-8:35)
6阿彼默肋客稱王(9:1-57)
7托拉與雅依爾(Tola & Jair)(10:1-5)
8依弗大(Jephthah) (10:6-12:7)
9依貝贊、厄隆與阿貝冬(Ibzan,Elon & Abdon) (12:8-15)
10三松(Samson)(13:1-16:31)
Friday, October 18, 2013
鏡中自我(Looking glass self)
1902年,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霍頓庫里(Charles Horton Cooley)提出「鏡中自我」。
「鏡中自我」
1.表現(presentation):
想像我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2.辨認(identification):
想像他人對此形象的看法。
3.主觀解釋(subjective interpretation):
根據「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而產生自我的感覺。
Cooley, Charles H. Human Nature and the Social Order. New York: Scribner's, 1902
Monday, October 14, 2013
兒童注意力量表(Edelbrock's Child Attention Profile, CAP)
1. Fails to finish things he/she starts
2. Can't concentrate, can't pay attention for long
3. Can't sit still, restless or hyperactive
4. Fidgets
5. Daydreams or gets lost in his/her thoughts
6. Impulsive or acts without thinking
7. Difficulty following directions
8. Talks out of turn
9. Messy work
10. Inattentive, easily distracted
11. Talks too much
12. Fails to carry out assigned tasks
Not True Somewhat or
sometimes true Very or
often true
Friday, October 11, 2013
心理反抗 (Reactance)
1966年,布萊姆(Brehm, Jack W)提出當自由選擇受到限制或受到威脅的時候,想維護個人自由的需求,使我們比往常更加倍想得到自由(還有跟這個自由有關的物件或服務)。因此,當某物擋住了我們的優先取得權時,我們就會自然產生反映,比以往更加倍地企圖擁有那個物件。
Brehm, J.W.,1966,A theory of psychological reactance.New York: Academic Press
Brehm, J.W.,1966,A theory of psychological reactance.New York: Academic Press
Monday, October 07, 2013
解釋形態(explanatory style)
美國心理學會前會長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塞利格曼(Martin E. Seligman)研究抑鬱症二十多年,發現一個人是否樂觀取決於他對困難的解釋形態(explanatory style)。
根據塞利格曼的理論,解釋形態可分為三類: 永久性(permanence)、廣泛性(pervasiveness)和個人性(personalisation)。
根據塞利格曼的理論,解釋形態可分為三類: 永久性(permanence)、廣泛性(pervasiveness)和個人性(personalisation)。
Friday, October 04, 2013
Tuesday, October 01, 2013
丹尼爾·卡納曼(Daniel Kahneman)
1979年,以色列裔美國心理學家卡內曼(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提出認知偏差。
Kahneman, D.; Tversky, A. (1979).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s under risk". Econometrica 47 (2): 263–291.
Kahneman, D.; Tversky, A. (1979).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s under risk". Econometrica 47 (2): 263–291.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