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31, 2019

默示錄中的四騎士(Four Horsemen of the Apocalypse)

以後我看見:當羔羊開啟七個印中第一個印的時候,我聽見四個活物中第一個,如打雷的響聲說:「來!」
我就看見,有一匹白馬出現,騎馬的持著弓,並給了他一頂冠冕;他像勝利者出發,必百戰百勝。
當羔羊開啟第二個印的時候,我聽見第二個活物說 :「來!」
就出來了另一匹馬,是紅色的,騎馬的得到從地上除去和平的權柄,為使人彼此殘殺;於是給了他一把大刀。
當羔羊開啟第三個印的時候,我聽見第三個活物說:「來!」我就看見,出來了一匹黑馬,騎馬的手中拿著天秤。
我聽見在那四個活物當中彷彿有聲音說:「麥子一升值一德納,大麥三升也值一德納, 只不可糟蹋了油和酒。 」
當羔羊開啟第四個印的時候,我聽見第四個活物的聲音說:「來!」
我就看見,出來了一匹青馬,騎馬的名叫「死亡,」陰間也跟著他;並給了他們統治世界四分之一的權柄,好藉刀劍、饑荒、瘟疫,並藉地上的野獸,去執行殺戮。
默示錄6:1-8

Monday, July 29, 2019

聖奧斯卡.阿努爾福.羅梅洛-伊-加爾達梅斯(西班牙語:San Óscar Arnulfo Romero y Galdámez,1917年8月15日-1980年3月24日)

聖奧斯卡.阿努爾福.羅梅洛-伊-加爾達梅斯(Oscar Romero),前聖薩爾瓦多總教區總主教。

羅梅洛總主教站在貧困民眾一邊,代表薩爾瓦多內戰犧牲者為侵犯人權而發聲。他在政治上積極的行動主義在當時不僅薩爾瓦多政府,在天主教會內部也存在有不同的聲音。

1980年3月24日,羅梅洛總主教在薩爾瓦多(El Salvador)彌撒中被槍擊身亡。他的死導致了國際輿論對薩爾瓦多政府侵害人權的抗議。

1997年,開始對其列聖的調查程序。

2015年5月23日,被冊封為真福。

2018年5月20日教宗方濟各宣布將羅梅洛冊封為聖人。

在其被官方封聖前,羅梅洛已然成為了薩爾瓦多天主教徒心目中的薩爾瓦多守護聖人,並以「聖羅梅洛」稱呼。在天主教會以外的其他基督宗教教派,羅梅洛也頗受人敬愛,被作為「20世紀十大基督宗教殉道者」之一,被刻成雕像佇立於英國西敏寺大教堂西大門上方。

Friday, July 26, 2019

解放神學(Liberation theology)

解放神學是20世紀70年代以後,主要在拉丁美洲天主教界中成形的一個神學主張。其主張信仰天主的人(即是「天主的選民們」)應該要關注人間制度的公平正義問題,例如貧窮的世襲化、經濟資源的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與種族歧視問題等,這些都是解放神學所要解放的對象。

Monday, July 22, 2019

預定(Predestination,Praedestinatio [Determinism,Determinismus])

「預定」(Predestination)是聖保祿獨有的神學理念(弗1:3-14;羅8:28-30;格前2:7;弟後1:9,10)。
這「預定」與天主的旨意有極密切的關係,因為它是天主旨意的決定(弗1:5;弟後1:9)、計劃(弗1:11)和奧秘(弗1:9),說得準確點,是這決定、計劃和奧秘的一部份,因為天主旨意的這決定、計劃和奧秘包括五個步驟:預選、預定、召叫、成義和光榮(羅8:29,30)。

這全盤的奧秘,是超越時間的,因為「在創世以前」(弗1:4;格前2:7;弟後1:9)已計劃下來的。這遠自創世以前的計劃的重心,就是基督,因為天主願意他是萬有的元首(弗1:10)。
這是聖保祿在弗1:3-14短短的十一節內強調了十一次的(以希臘原文本計算):在基督內(1:3,12)、在他內(1:4,7,9,11,13a,13b)、藉著基督(1:5)、藉天主聖子的血(1:7)、在天主的愛子內(1:6)。既然天主在創世以前,不是因了我們的善行(弟後1:9),而是自動地在基督內定下了這個永遠的計劃(弗3:11),因此,這計劃不外是天主對人類愛的結晶(弗1:5),是豐厚的恩寵(弗1:7,8;弟後1:9),是超然的祝福(弗1:3)。正是為了這個緣故,擬定這計劃的天主,堪受讚美(弗1:3)。

這計劃,這預定,有遠近的目的:近目的是使他預定召選的人,今世在基督內成義(羅8:30),即獲得救贖與罪過的赦免(弗1:7),接受聖神的印證(弗1:13),成為聖潔無疵(弗1:4),肖似基督的人,因而成為他的弟妹(羅8:29),成為天主的子女(弗1:5)和產業(弗1:11),來世獲享光榮(羅8:30;格前2:7),蒙受完全的救贖(弗1:14),獲得不朽的生命(弟後1:10);遠目的,即最後目的,就是為了自己的光榮。聖保祿在弗1:3-14短短的十一節中,三次強調:「頌揚他(恩寵)的光榮」(弗1:6,12,14)。

雖然這「預定」的恩典,在我們還未有生以前,純粹出自天主的愛心,但是,在聖保祿的腦海中,這並不是說我們預定蒙召獲救的人便注定得救,不必為自己的得救操心,因為我們還得付出我們的努力,聽信《福音》,付諸實行(弗1:13),全心愛慕他(羅8:27)。正是為了這個緣故,聖保祿勸勉斐理伯教友說:「你們要懷著恐懼戰慄,努力成就你們得救的事」(斐2:12);也是為了這個緣故,他自己也苦身克己,奴役自己的身體,以免給別人報捷,自己反而落選(格前9:27)。因此,天主從無始之始對人出自愛心的預選,不但不剝削人的自由,更不是注定了人的命運,而是要求人自由合作的一個「愛的計劃」。

Friday, July 19, 2019

巴特舍巴(Bath-sheba, Bethsabee)

巴特舍巴,意思是「富貴的女人」,「華麗的女子」,在 編上 3:5 稱之為巴特叔亞(即富裕之女),厄里安的女兒(撒下 21:3),達味之妻,撒羅滿之母。原嫁給赫特人烏黎雅。當其夫在外替達味王作戰時,被達味誘姦成孕。
達味為掩護自己的罪惡,竟使出殺人滅口的絕招,使烏黎雅死於戰場,而娶巴特舍巴為妻(撒下 11:1-27)。
通姦而生的兒子遭夭折,(撒下 12:18, 19),後來生撒羅滿(撒下 12:24),及其他子女(見 編上 3:5)。
對於其子撒羅滿的被提名立為王之繼承人,巴特舍巴之功非小(列上 1:11-35)。
撒羅滿對其母自是必恭必敬(列上 2:19)。
她的兒子納堂及撒羅滿的名字,皆出現於耶穌的族譜中(瑪 1:6; 路 3:31)。

Monday, July 15, 2019

盧德(Ruth)

盧德,意義不詳,是摩阿布地方的一位女子,嫁給一個前來逃荒的猶大支派人為妻,由是而成為達味的祖先。關於她的生平,她一生中最光輝燦爛的一部份,見載於《盧德傳》中。

話說當時有位名叫厄里默肋客的猶大支派人,偕同妻子納敖米及兩個兒子——瑪赫隆和基肋雍——自白冷逃荒至摩阿布地區。但不久之後,厄里默肋客死去,兩個兒子已長大成人,與本地兩個外方女子結婚——盧德及敖爾帕。
可是禍不單行,納敖米的兩個兒子亦相繼去世,祇留下她和兩位年青的寡婦。納氏在四顧無親的陌生環境之下,祇有辭別兩位兒媳,回歸故里白冷。
盧德基於孝愛同情之心,決意要放棄自己的親人及一切,終身跟隨照顧孤苦伶仃的婆母。
二人抵達猶大的白冷時,正好是收割大麥的季節。

為了維生之計,盧德下田拾取麥穗。
麥田的主人名叫波阿次,是當地頗為富有及一有地位的人,又是死去的厄里默肋客的近親之一。
在他聽到盧德的孝行之後,中心為之大動,遂囑咐工人要多拋下些麥穗,供盧德拾取。
盧德按照婆母的指示,竟夜訪露宿禾場的波阿次,要求波氏履行親族的義務,即與自己成婚生子,好使厄里默肋客的家族不致於絕戶無嗣(見申25:5-10)。
這一片赤誠的孝心,及自我犧牲的偉大精神,深深感動了波阿次,遂欣然答應。
在了結一些法律上的步驟之後,二人正式結婚同居,生子敖貝得。
納敖米將之過繼,如同己出,如此自己的家族才算後繼有人。
敖貝得生葉瑟,而葉瑟生達味,故此盧德按歷史是達味祖父的母親,是耶穌母系先祖之一,見瑪1:5。

Friday, July 12, 2019

辣哈布(Rahab)

辣哈布,意謂「寬闊的」,是客納罕人耶里哥城的妓女,當以色列人準備進佔許地時,自史廷打發了兩個探子,前往耶里哥城,以探虛實,準備首先進攻這座許地最大最堅的城市。
當該城的國王聽有探子進入城來,馬上打發士兵前往捉拿,幸有辣哈布妓女,將兩人藏在屋頂的麻秸內,並對來訪的差人說:兩個探子在夜黑之前已逃出城外,奔向約但河渡口去了。
當差人走後,辣哈布同偵探立約,要以色列子民將來善待她及她的全家,然後將他們由她靠近城牆的窗口,以繩索縋下,使他們脫險而歸(蘇2:1-14)。

若蘇厄在天主的特別助佑之下,攻陷了耶里哥城,將全城聲明為「應毀壞之物」,盡行摧毀無餘,將男女老幼以及一切牲畜殺滅殆盡,祇留下了辣哈布及其全家人的性命,且格外開恩請他們全家居住在以色列子民中間(蘇6:17-25)。

在《新約》上,辣哈布被標榜為信德的模範(希11:31),並謂因她對二位偵探所作的善行而成了義人(雅2:25)。瑪1:1-16「耶穌基督的族譜」內,謂辣哈布是波阿次的祖母,但不知聖史的這種說法,取自何種傳說。

Monday, July 08, 2019

塔瑪爾(Tamar)

猶大的長子厄爾的妻子。
厄爾無子早亡,嫁給其弟敖難,敖難同樣死去,按照「代兄立嗣」的法律(申25:5)以及其他一些東方民族的習慣,理應嫁與敖難的弟弟舍拉,但是舍拉成人後,猶大卻一反習俗,拒將塔瑪爾嫁給自己的小子舍拉。
塔瑪爾於是憤惱不已,為了報復,裝作妓女,陷害猶大。結果塔瑪爾因與家翁通姦懷孕生了二子:一名培勒茲,一名則辣黑(創38:6-30;見《編上》2:4;盧4:12)。因為達味是培勒茲的後代,故此塔瑪爾的名字亦見於「耶穌基督的族譜」(瑪1:3)。

Friday, July 05, 2019

桃樂斯.戴(Dorothy Day, 1897-1980)

桃樂斯.戴,美國新聞記者、社會運動分子,主張天主教經濟分配概念。
她毫不猶豫地將自己視為無政府主義者。
她的一生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並頻繁行徑於反戰示威遊行的隊伍中。
1930年代,桃樂斯.戴與法國知識分子彼得.莫瑞(Peter Maurin)密切合作,共同創立了「天主教工人聯盟運動」,一個非暴力及和平主義者運動。
他們以非暴力的行動,設立多所待客之家,集中貧窮和無家可歸的人,並給與直接援助。
她對廣大勞工、窮人及社會邊緣人的影響,以及她生命轉變的模範,也使得前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於西元2000年批准紐約總教區,將她列入天主教冊封聖品的程序,自此,她被廣大天主教界讚揚為「上主的僕人」。

Monday, July 01, 2019

納達爾(Jerome Nadal, S. J.)

藝術家納達爾創作了聖經藝術作品《終年聖彌撒所誦福音書之註釋與默觀》(Adnotationcs et Meditationes in Evangelia quae in Sacrosancto Missae Sacrificio Toto Anno Leguntur) 和《福音故事圖像》。《福音故事圖像》最初於1593年刊刻,名為“Evangelicae Historiae Imagines”,1595年增容再版,名為“Adnotationes et Meditationes in Evange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