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30, 2014

厄則克耳2

厄則克耳字義,「天主是大有威能的」。
先知是步齊的兒子(則1:3),且是在主前598年時,同與耶苛尼雅王被擄往巴比倫的幾位司祭之一(列下24:12-16;則33:21、40:1)。他與其他流放者都落腳在巴比倫靠近革巴爾河的特耳阿彼布(則1:1;3:15)之地。他在該地喪了妻,且很有可能終其一生都未能離開。在耶苛尼雅被俘虜的第五年,也就是先知約三十歲的那一年,他在神視中領受了先知的召喚(則1:2-4;3:15)。從則二九17的經文來看,他從事先知之職,最少應有二十七年之久。因此,在時間點上,極有可能與耶肋米亞、達尼爾,甚至亞北底亞等同時代的先知,有過短暫的重疊時期。
厄則克耳的主要職責,便是在以民的考驗中向百姓宣告天主的信實,就如同早先天主已實踐的許諾一樣;其先知生涯的第一階段,預報了南國猶大的全面覆亡,聖城、聖殿也會一併被摧毀。當這些預言都實現之後,先知受命宣佈:以民將從充軍之地回歸,且要在自己的國土上,重建天主的子民;先知還特別藉此宣佈第二個達味- 默西亞國度的勝利。為此,百姓不該沮喪或放棄,因為以色列的天主顯然已戰勝了外邦人的神衹。這是先知預言職務上主要肩負的責任。
先知的信息,可被分為三個部份:
首先,在簡短的說明之後,是厄則克耳領受先知職務召喚的神視(則1-3:21)。
第一部份包括耶京陷落之前,反對南國猶大的預言(則3:22-24)。在此部份中,先知宣告那些試圖拯救耶京、王國與聖殿的希望都是虛空的;並且,天主的審判已然降臨猶大。
第二部份(則25-32)則是集合了關於列邦的預言。先知首先宣告的,是曾羞辱過猶大的四個鄰國--阿孟、摩阿布、厄東與培肋舍特。關於他們的命運,都被濃縮敘述在第25章裡。對於提洛與其國度,先知則花較長的篇幅(則26-28:19)來論述,稍後則只簡要地敘述一下漆冬的滅亡(則28:20-26)。接下來,則有六個反對埃及的預言接續在後(則29-32)。
第三部份(則33-48)的主題則是以色列復興的神諭。在這部份中,有一段先知關於牧者的專論:上主要使邪惡的牧者喪亡,並以第二達味--默西亞來召聚、引領和牧放群羊(則34)。另外,儘管群山都要荒蕪,以色列也必要回到自己的屬地;天主在那裡要煉淨祂的子民,並賦予整個國家一個新的精神,還要恢復祂自己聖名先前的光榮(則35-37)。
以色列雖已死,但卻要復活;並且,枯骨上將有新的肉與皮膚覆蓋其上;在先知眼中有如活人一樣。在第二位達味的帶領之下,厄弗辣因與猶大將要結合為一,成為一個王國,且天主就要居住在他們當中。這個被重建、且不能被征服與毀滅的王國,後來象徵性地出現在與哥格國的戰爭中,後者將會完全失敗,且被完全殲滅(則38-39)。在最後一個先知性的神視中,天主顯示了全新的聖殿(則40-43)、全新的敬禮(則43-46)、遺民的歸回,以及十二支派領地的重新劃分,這將成為祂國度的圖像;藉此,天主要居住在祂子民中間,並且祂將要在自己的聖所中,從祂親選的司祭和達味家族的君王之手,接受依循嚴規所制定的敬禮。
由於在第四十到第四八章中關於聖殿建築計畫的描述並未在後來實現,因此部份聖經學者認為,該部份可能是出於偽經;然而,若我們縱覽此處厄則克耳所給的象徵,則聖殿所代表的真實意義,就可找到一個靈性上的理解,因為它即是天主新國度的象徵。 最後,厄則克耳先知的晚景與過世的時間都無人知曉;不過,在巴格達附近的一個叫做克菲耳(Keffil)的地方,有一座據聞是先知的墳墓相當馳名。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