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25, 2009

骨骼系統(206)

I軸骨(axial skeleton)(73)

A頭骨(Skull)(22)

1顱骨(Cranium)(8)
a額骨(frontal bone)(1)
b頂骨(parietal bone)(2)
c枕骨(occipital bone)(1)
d顳骨(temporal bone)(2)
e蝶骨(sphenoid bone)(1)
f篩骨(ethmoid bone)(1)

2下頜骨(Face)(14)
a淚骨(lacrimal bone)(2)
b鼻骨(nasal bones)(2)
c上頜骨(Maxilla) (1)
d下頜骨(Mandible)(1)
e顴骨(zygomatic bone )(2)
f犁骨(Vomer)(1)
g齶骨(Palatine bone)(1)

B胸骨(Sternum)(1)

C肋骨(Rib)(24)
1真肋(14)
2假肋(6)
3浮肋(Floating ribs)(4)

D脊椎骨(Vertebrae)(24)
1頸椎(cervical vertebrae)(7)
2胸椎 (Thoracic vertebrae) (12)
3腰椎(Lumbar vertebrae)(5)

E骶骨(sacrum)(1)

F尾骨(Coccyx)(1)

II附肢骨骼(appendicular skeleton)

A胸帶(Pectoral girdle)(4)
1鎖骨(Clavicula)(2)
2肩胛骨(Scapula)(2)

B上肢(Upper limb)(60)
1肱骨(Humerus)(2)
2橈骨(Radius)(2)
3尺骨(Ulna)(2)
4腕骨(Carpus)(16)
5掌骨(Metacapus)(10)
6指骨(phalanges)(28)

C骨盆(Pelvic girdle)(4)
髖骨(Hip bone)(2)

D下肢(Lower limb)(60)
1股骨(Femur)(2)
2髕骨(Patella)(2)
3脛骨(Tibia)(2)
4腓骨(Fibula)(2)
5踝骨(Tarsus)(14)
6掌骨(Metacapus)(10)
7趾骨(phalanges)(28)

Saturday, October 03, 2009

粒子(Particles)

A 基本粒子(Elementary particles)

1夸克(Quark,層子)
2輕子(Lepton)

至今實驗上還沒有發現輕子有任何結構,所以通常被認為自然界最基本的粒子之一。

B複合粒子(Composite particles)

1介子(Meson)
2重子(Baryon)

Friday, October 02, 2009

弗里德里希·威廉·赫雪爾爵士(Sir Friedrich Wilhelm Herschel,1738年11月15日-1822年8月25日)

出生於德國漢諾威,英國天文學家及音樂家,曾作出多項天文發現,包括天王星等。被譽為「恆星天文學之父」
威廉·赫雪爾在他的工作生涯後半部分,發現了土星的兩顆衛星——土衛一(Mimas)及土衛二(Enceladus)、天王星的兩顆衛星——天衛二(Titania)及天衛四(Oberon)。不過,這些天體要待他死後,才由兒子約翰·赫雪爾命名。
威廉·赫雪爾亦編製了一份詳盡的「星雲」列表,與及一份雙星列表。他首先發現大部分雙星並非貌合神離的光學雙星,而是互相具引力關係的。
從研究恆星的自行,他也首先發現太陽系正在宇宙中移動,還指出該移動的大致方向。他亦研究銀河的結構,提出銀河呈圓盤狀。
他又於1800年左右,發現陽光中肉眼看不見的紅外輻射。
在奧爾伯於1802年發現智神星後,威廉·赫雪爾首先將這種天體名為小行星(asteroid),意指呈恆星狀的小光點。

Thursday, October 01, 2009

超新星(Supernova )

1 Ia超新星
變星的子分類中,由白矮星產生劇烈爆炸結果的激變變星。白矮星是完成正常的生命週期程序,已經停止核融合的恆星,但是白矮星中最普通的碳和氧在溫度夠高時,仍有能力進行下一步的核融合反應。

2 Ib和Ic超新星
恆星爆炸的類型之一,起因於大質量恆星的核心塌縮,而含氫的外殼已經被剝離時的現像。

3 II型超新星(也稱為核塌縮超新星)
大質量恆星由內部塌縮引發劇烈爆炸的的結果,在分類上是激變變星的一個分支。能造成內部塌縮的恆星,質量至少是太陽質量的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