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 年,上海土山灣印書館出版了耶穌會徐匯總修院翻譯的《新譯福音初稿》, 同年在香港出版, 兩者的排版方式是完全一樣的。這是一部白話語體的福音書譯本,根據羅馬聖經學院梅爾克氏的希臘拉丁鑒定本譯出,對於拉丁文譯本與希臘文聖經不合之處,均按希臘文改正。
上文簡述了直至當時的天主教譯經成果,以及他們的譯經取向,然後作者提到《思高聖經》譯經工作的進展,由於尚未見其新約的出現,故此試行翻譯福音書。
Sunday, September 30, 2018
Friday, September 28, 2018
李山甫( György Litványi,1901–1983)、申自天(René Archen, 1901–?)、狄守仁(Édouard Petit, 1897–1985)
1949 年,耶穌會士李山甫、申自天、狄守仁和蕭舜華共同翻譯了《新約全書》,並予以付梓。47 這部譯本以國語翻譯新約聖經,盡量保留希臘語的風格,強調文筆的優美,而其譯文與蕭舜華之前的譯文略有不同。
在上述譯者中,李山甫幾乎同時也有中文聖經的譯本分冊,但其譯文與 1949 年的新約僅有極少量的差異,基本上是相同的。
在上述譯者中,李山甫幾乎同時也有中文聖經的譯本分冊,但其譯文與 1949 年的新約僅有極少量的差異,基本上是相同的。
Monday, September 24, 2018
蕭舜華
從 1940 至 1943 年間,耶穌會士蕭舜華在 1940 年先後以國語翻譯和出版了四部福音的單行本,跟著在 1941 年出版了宗徒大事錄, 以及在1943 年出版了聖保祿書信集。蕭舜華在 1941 年另撰有一部《青年聖經讀本》,以較簡略的篇幅和用語,把整部聖經的內容節錄整理。
Friday, September 21, 2018
蕭靜山(Joseph Hsiao Ching‐Shan,1855–1924)
1918 年,耶穌會士蕭靜山出版了國語的四福音,38 隨後於 1922 年由直隸東南耶穌會(獻縣)出版《新經全集》初版。
本書是第一部天主教出版的新約全書,譯文簡潔通順,根據希臘文修訂,附有註釋。
蕭靜山的國語新約譯本的出現,正值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之際,迅即成為中國天主教當時較通行的譯本,以後多次再版。
1948 年和 1956 年,蕭靜山譯本由台中光啟出版社再版,以後重印。
1981 年 11 月,中國大陸的天主教會議決定印刷《新經全集》,這是中國大陸的天主教會近代最早使用的中文聖經。
本書是第一部天主教出版的新約全書,譯文簡潔通順,根據希臘文修訂,附有註釋。
蕭靜山的國語新約譯本的出現,正值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之際,迅即成為中國天主教當時較通行的譯本,以後多次再版。
1948 年和 1956 年,蕭靜山譯本由台中光啟出版社再版,以後重印。
1981 年 11 月,中國大陸的天主教會議決定印刷《新經全集》,這是中國大陸的天主教會近代最早使用的中文聖經。
Monday, September 17, 2018
馬相伯(1840–1939)
馬相伯(1840–1939)是中國著名的天主教徒和學者,於1862 年加入耶穌會,研習神學,並任神父和徐匯公學校長,至 1876 年退出耶穌會。馬氏以後參與政治、外交和教育工作,至 1917 年離開公職,退隱上海徐家匯土山灣,譯著天主教書籍。
1919 年,馬相伯出版《新史合編直講》,把新約的四卷福音書重新整理,按照事件先後排列,這部分是以文言撰譯的。本書另有註解,是以白話撰寫的。不過,《新史合編直講》並不是嚴謹的福音書翻譯。32 隨後,馬相伯在 30 年代再以文言翻譯福音書四卷《福音經》,題為「救世福音」或「對譯羅瑪監本四聖史」,1937 年完稿,為當時的南京主教于斌審核,准予刊印,但直到 1949 年才出版。在 1949 年的《福音經》中,有詳盡的序言,介紹這譯本的翻譯取向。每部福音書前有一短文,簡介該部福音書的架構主旨。
由於《福音經》譯成(1937 年)和出版(1949 年)之際,正值中國政局風雲色變之時,影響了它的流通。此外,《福音經》按照四福音逐字翻譯,文辭典雅,但對於教育程度不高的受眾,卻顯然難以通行。
1919 年,馬相伯出版《新史合編直講》,把新約的四卷福音書重新整理,按照事件先後排列,這部分是以文言撰譯的。本書另有註解,是以白話撰寫的。不過,《新史合編直講》並不是嚴謹的福音書翻譯。32 隨後,馬相伯在 30 年代再以文言翻譯福音書四卷《福音經》,題為「救世福音」或「對譯羅瑪監本四聖史」,1937 年完稿,為當時的南京主教于斌審核,准予刊印,但直到 1949 年才出版。在 1949 年的《福音經》中,有詳盡的序言,介紹這譯本的翻譯取向。每部福音書前有一短文,簡介該部福音書的架構主旨。
由於《福音經》譯成(1937 年)和出版(1949 年)之際,正值中國政局風雲色變之時,影響了它的流通。此外,《福音經》按照四福音逐字翻譯,文辭典雅,但對於教育程度不高的受眾,卻顯然難以通行。
Friday, September 14, 2018
沈則寬(Matthias Sen, 1838–1913)
1890 年,耶穌會士沈則寬以官話翻譯了《新史畧.宗徒事畧》,在上海土山灣出版。
27 本書合共一冊,上半部分有七卷,以福音書合參的方式編撰耶穌生平;下半部分有一卷,為宗徒大事錄的節錄。
沈則寬在本書序言中說,所謂「新史」,是指「耶穌實錄」。
這是福音書合參和宗徒大事錄的官話節錄本,附有地圖和插圖。
沈則寬也以官話翻譯和出版《古史畧》,把舊約的歷史分六卷記述。《古史畧》和《新史畧.宗徒事畧》合併成為兩冊,名為《古新史畧》。
沈則寬另撰有《古史參箴》一書,以近似小說的淺白語體,把舊約的故事改寫。
27 本書合共一冊,上半部分有七卷,以福音書合參的方式編撰耶穌生平;下半部分有一卷,為宗徒大事錄的節錄。
沈則寬在本書序言中說,所謂「新史」,是指「耶穌實錄」。
這是福音書合參和宗徒大事錄的官話節錄本,附有地圖和插圖。
沈則寬也以官話翻譯和出版《古史畧》,把舊約的歷史分六卷記述。《古史畧》和《新史畧.宗徒事畧》合併成為兩冊,名為《古新史畧》。
沈則寬另撰有《古史參箴》一書,以近似小說的淺白語體,把舊約的故事改寫。
Monday, September 10, 2018
李問漁(Laurent Li Wen‐yu, 1840–1911,即李杕)
現存晚清最早出版的天主教聖經譯本,可以追溯至耶穌會士李問漁的譯著。
李氏是晚清著名的天主教學者,曾任震旦學院院長,南洋公學教師,先後創辦並主編天主教的中文報紙《益聞錄》和《聖心報》。
1887 年,李問漁的《宗徒大事錄》出版。1897 年,他的《新經譯義》由上海土山灣慈母堂出版,這卷書雖以「新經」為名,實際上只有四卷福音書。 換言之,李氏的譯經成果有福音書和宗徒大事錄,而以上都是文言譯本。
李氏是晚清著名的天主教學者,曾任震旦學院院長,南洋公學教師,先後創辦並主編天主教的中文報紙《益聞錄》和《聖心報》。
1887 年,李問漁的《宗徒大事錄》出版。1897 年,他的《新經譯義》由上海土山灣慈母堂出版,這卷書雖以「新經」為名,實際上只有四卷福音書。 換言之,李氏的譯經成果有福音書和宗徒大事錄,而以上都是文言譯本。
Friday, September 07, 2018
「空虛」
八種「空虛」
(1) 智慧的空虛(1:12-18)
作者以智慧來尋求人生的意義。考察了太陽下發生的一切,運用淵博的學問和豐富的經驗去尋求智慧,然而愈研究,愈追求,所得的結果愈令人失望,不得不承認是徒勞無益,所以作者概嘆智慧愈多,煩惱愈多;學問越廣,憂慮越深。
(2) 樂事的空虛(2:1-11)
智者多方面尋求各種享樂,如建築美侖美奐的房子,開闢園囿,聚斂各種物資,可是只能達到某一程度的滿足,最後還是與愚昧的人一般,難逃一死,因此覺得又是「空虛」。
(3) 勤勞的空虛(2:18-26)
從享樂看,不單智者沒有比愚人優越,連勤勞也比不上懶惰的好。人終日埋頭苦幹,天天辛苦經營,省吃儉用,聚積財寶,連夜裡也在憂慮,但死時分毫不能帶走,所作的一切事功都要留給那未曾勞作的人。假如繼承者不成器,揮霍無度,更令人痛心。所以勞碌一生,又是得到一份「空虛」。
(4) 競爭的空虛(4:1-8)
眼看別人的工作順利成功,便易心生嫉妒,因而引起競爭,以求并駕齊驅或比他人更好,故此試圖以不正當的手段,為求達到目的,在嫉火的競爭中,不但沒有給人帶來喜樂,反給人帶來痛苦悲傷,釀成人生的不幸,豈不是空虛嗎?
(5) 錢財的空虛(5:9-19)
當富人擁有大批錢財後,仍是不會知足,還會要求更多;錢財增多了,又終日焦慮不安,怕有朝一日生意失敗,一切成空,因此連夜間也憂心慼慼,不能睡眠。多賺了不能多享,反而成了財產的奴隸,徒增煩惱,所以錢財是空虛。
(6) 三多的空虛(6:1-6)
功業轉眼會化為烏有。一位出身貧窮,還有坐牢紀錄的青年,被擁立為王,躍上國王的寶座,建功立業,深為民眾稱頌,但是能夠維持多久?一旦死去,一切關於他的事情,瞬即被人忘掉,名譽難道不是空虛嗎?
(7) 慾望的空虛(6:7-12)
人獨居,只顧操勞辛勤,為自己賺取了大批的錢財,但物慾乃無底深淵,填之不滿,所以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竭,享用時,已經太晚,所得一切又沒有親人承繼,亦是淒慘空虛。
(8) 命運的空虛(8:9-17)
惡人當道,欺凌弱小,一生為非作歹,死後反隆重安葬,被人歌功頌德,大事讚揚;而善人修德立功,卻受盡蹂躪,百般折磨,死時卻被人忽視,作者察見現世一切發生的事倒行逆施,所以感到空虛。
(1) 智慧的空虛(1:12-18)
作者以智慧來尋求人生的意義。考察了太陽下發生的一切,運用淵博的學問和豐富的經驗去尋求智慧,然而愈研究,愈追求,所得的結果愈令人失望,不得不承認是徒勞無益,所以作者概嘆智慧愈多,煩惱愈多;學問越廣,憂慮越深。
(2) 樂事的空虛(2:1-11)
智者多方面尋求各種享樂,如建築美侖美奐的房子,開闢園囿,聚斂各種物資,可是只能達到某一程度的滿足,最後還是與愚昧的人一般,難逃一死,因此覺得又是「空虛」。
(3) 勤勞的空虛(2:18-26)
從享樂看,不單智者沒有比愚人優越,連勤勞也比不上懶惰的好。人終日埋頭苦幹,天天辛苦經營,省吃儉用,聚積財寶,連夜裡也在憂慮,但死時分毫不能帶走,所作的一切事功都要留給那未曾勞作的人。假如繼承者不成器,揮霍無度,更令人痛心。所以勞碌一生,又是得到一份「空虛」。
(4) 競爭的空虛(4:1-8)
眼看別人的工作順利成功,便易心生嫉妒,因而引起競爭,以求并駕齊驅或比他人更好,故此試圖以不正當的手段,為求達到目的,在嫉火的競爭中,不但沒有給人帶來喜樂,反給人帶來痛苦悲傷,釀成人生的不幸,豈不是空虛嗎?
(5) 錢財的空虛(5:9-19)
當富人擁有大批錢財後,仍是不會知足,還會要求更多;錢財增多了,又終日焦慮不安,怕有朝一日生意失敗,一切成空,因此連夜間也憂心慼慼,不能睡眠。多賺了不能多享,反而成了財產的奴隸,徒增煩惱,所以錢財是空虛。
(6) 三多的空虛(6:1-6)
功業轉眼會化為烏有。一位出身貧窮,還有坐牢紀錄的青年,被擁立為王,躍上國王的寶座,建功立業,深為民眾稱頌,但是能夠維持多久?一旦死去,一切關於他的事情,瞬即被人忘掉,名譽難道不是空虛嗎?
(7) 慾望的空虛(6:7-12)
人獨居,只顧操勞辛勤,為自己賺取了大批的錢財,但物慾乃無底深淵,填之不滿,所以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竭,享用時,已經太晚,所得一切又沒有親人承繼,亦是淒慘空虛。
(8) 命運的空虛(8:9-17)
惡人當道,欺凌弱小,一生為非作歹,死後反隆重安葬,被人歌功頌德,大事讚揚;而善人修德立功,卻受盡蹂躪,百般折磨,死時卻被人忽視,作者察見現世一切發生的事倒行逆施,所以感到空虛。
Monday, September 03, 2018
多俾亞傳(Book of Tobit)
多俾亞傳的內容是記述一個充軍亞述,熱心猶太家庭的傳奇故事。這家庭中有兩位聖德不凡的人,同時在不同的地方遇到很大的痛苦:一位是恪守法律的托彼特,他為行愛人的善工而成了一位瞎子;另一位是被惡魔困擾的淑女撒辣。
兩人的身心靈雖受到極大的痛苦,但並沒有減少他們對天主信賴和依恃的心。
天主最終也俯聽了他們的祈禱,從困難中解救了他們,使瞎眼的托彼特復明,重見天日。也使撒辣完成婚姻大事,並以閤家團圓作結局,以托彼特感謝天主的聖歌作結束。
兩人的身心靈雖受到極大的痛苦,但並沒有減少他們對天主信賴和依恃的心。
天主最終也俯聽了他們的祈禱,從困難中解救了他們,使瞎眼的托彼特復明,重見天日。也使撒辣完成婚姻大事,並以閤家團圓作結局,以托彼特感謝天主的聖歌作結束。
Saturday, September 01, 2018
Subscribe to:
Posts (Atom)